巴林右旗的故事

期次:第1477期    作者:郭季豪   查看:120


郭季豪和学生们一起踢足球 郭季豪和学生们一起踢足球办公室就是小小图书馆 办公室就是小小图书馆郭季豪和班上的学生 郭季豪和班上的学生






数年前,我高中的一位恩师写过一句教师格言,他说,“要始终记得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因此要理解他们的恐惧、悲哀、激动和欢乐。”这句话我从孩子记到了大人,从学生记到了老师。
赤峰市巴林右旗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较落后。大板四中成立于2009年,是在国家并校政策推动下,将农村的若干所中学整合合并建立起来的,根据政策安排,这里的学生近八成来自划片的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愿低,父母多为地道的庄稼人,或者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对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学生住所距离学校较远,这里学制为上十天课休息四天。以上这些,让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了这里和我成长环境的不同,然而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有我们当年的一样纯真,一样的好奇、一样的期盼和一样的恐惧。他们的心现在是一个紧闭的龙头,需要一个恰当的时候去拧开,让心灵的泉水喷薄。
情知教学:生活无处不飞花,飞花之处皆语文
我接手的两个班级之前一直是一个语文老师教,听说连别的老师代课都没有过。对于同学而言,新老师可以带来新鲜感,也同样会带来不适应,这样的不适应可能会影响学习兴趣和成绩,特别是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如何尽快融入他们,是我来这里的第一个思考——我决定用一篇作文来了解他们,第一个大礼拜,我就给大家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爱,那么……》。
批作文的乐趣大概就在于可以窥探不同人生轨迹上的故事,就这样,他们将日常生活诉与我说。遗憾的是,在绝大多数他们的“故事”里,我只读到了他们熟练背诵的“作文书式”的文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老师,下雨天淋湿自己为我送伞的母亲,还有清晨卖煎饼的老奶奶,只吃鱼头的姥姥等等,这些故事被他们冠以《爱,那么温暖》《爱,那么伟大》《爱,那么平凡》《爱,那么无私》……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的作文和他们的生活是分开的,作文里没有写进真实的生活,生活中没有留心可用的作文素材,如何将他们的“情”融入“知”上,如何让他们把生活中的故事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无处不飞花,飞花之处皆语文。从那时起,我就将一套完整的“情知教学”模式引到我的课堂中来。我理解的情知教学在于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摆在和知识积累同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写自己的感动,写自己的故事。
我和支教团的伙伴施瀚、刘芯蕊、朱晗利用休息时间把学生带到办公室里,谈人生,讲故事,在星空璀璨的夜晚带大家出去找夜空中最亮的星,我们住在学生乡下的家里,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学着他们的样子帮着家里干点农活,课上我们看歌剧,课下我们互相给同桌的作业写评语,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踢球,学生告诉我,“老师,有的东西原来不敢往作文里写,现在写进去感觉真棒”,“老师,原来我都不知道我的同桌对我这么好。”
就这样,二改的作文里有很多饱满的人和事跃然纸上。手足口病期间,外出打工的妈妈突然回归的喜悦;栀子树下奶奶摇着芭蕉扇讲故事的真情陪伴;漆黑的夜里,抬头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河璀璨;也有陌生人的关心、大自然的关心、老奶奶老爷爷的相濡以沫……终于,褪尽繁华见真纯,他们都是一个个有情有义的孩子。
大连之行:为这里的老师做点什么
由于独特的作息安排,学校是学生第二个精神家园,学生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要超过和长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老师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巨大影响。这里的老师由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原来乡下初中的老师迁移过来,是建校伊始的“原住民”,部分是近几年经过考试选拔而来的“年轻一代”,一部分则是由北大研究生支教团、赤峰学院实习团组成的“补充力量”,还有一部分是实际在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岗的“隐形团”。由于老师的来源四面八方,在教学上经常是“各吹各的号,各有各的调”,素质更是良莠不齐,由此我们萌发了组织一场着力于提升老师水平的活动。
在得到巴林右旗教育领导的大力支持后,我联系了我初中恩师所在的学校——大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高新区一中建校7年来,名声享誉大连,可以说一中的文化、一中的精神和传统在大连人民心中是有位置的。这一次的跨越千里,让两校携手共建,高新区一中将定期向大板四中输送老师做主题报告,并在试题、教参、课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大板四中也定期赴大连进行学习参访,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到一中交流学习。
沉淀自己:我们的“图书馆”
在北大的四年让我受益匪浅,直到现在我都有一种囫囵吞枣,营养过剩又营养不良的感觉。幸运的是,这一年的支教给了我时间,停下奔驰的脚步,在书籍的海洋里畅游。我重拾了文学历史的爱好,一口气买了几套大部头,《史记》、《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
在办公室开启了“微型图书馆”,只要是语文成绩过硬的同学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一次十人,一人一本。一本《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还没拆封,学生就给借走了,眼巴巴的我等了一个大礼拜,等学生看完了我才捞着看。他们使劲看,我也使劲看,感觉较上了劲,学生们渐渐从游戏中走出,从文学中走来。
这一年的我从学术的象牙塔走出,来到真实的社会中锻炼、体验、学习,在真实的世界里走走、停停、看看、想想,越发真切的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不在书本里,而在泥土间。
(作者为北京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分团成员,现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学初三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