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

林建华寄语毕业生: 守正创新, 做引领未来的人

期次:第1386期       查看:239


毕业典礼现场 毕业典礼现场 王天天 王天天 摄 摄


毕业的喜悦 毕业的喜悦 刘燕 刘燕 摄 摄


  7月14日,北京大学201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等出席了典礼,教师代表、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校友代表、蓝色光标传播集团董事长赵文权;毕业生代表、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王青璨等参加毕业典礼。已经毕业50年的1965届北大校友王理、刘洪涛、郭振华等也受邀参加了此次典礼,与新一届北大毕业生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毕业典礼由党委副书记叶静漪主持。
在《转身之间》、《祝你一路顺风》等送别的旋律中,一段精心制作的毕业视频拉开了典礼的序幕。在视频中,毕业生们再一次看到初入燕园时的自己。他们为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喝彩,在十佳歌手大赛等熟悉的画面从大屏幕上略过时欢呼雀跃,与身边的同伴们感慨着四年只是弹指一瞬时顿生感伤。
此次典礼上的伴奏曲目全部由北京大学学生艺术团演奏。在北大艺术团现场演奏的舒缓音乐之下,两位老教师和两位年轻的毕业生深情朗诵了谢冕的《永远的校园》。“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这句话说出了所有北大人的心声。当要挥手告别燕园时,毕业生们将带着中国魂、北大魂,走出精彩的人生路。
典礼伊始,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随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宣读了表彰2015届优秀毕业生决定,表彰一批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在场的领导、嘉宾为获奖同学代表颁发证书。
毕业生代表、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王青璨同学在发言中回顾了四年的过往,历数了四年燕园的变迁,更道出了自己四年的成长,探讨了身为北大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饱含深情地说,“眼前,我们将直面属于我们的时代,属于我们的将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责任,因为今生今世,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大人!”
教师代表、生命科学学院饶毅教授所发表的演讲《做自己尊重的人》博得毕业生们的阵阵掌声。饶毅告诉毕业生,在加入社会后会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的弱点和缺陷,可能还会遇到大灾小难,“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但却很值得。”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饶毅祝愿毕业生,退休之日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饶毅如是说。
校友代表、蓝色光标传播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7级校友赵文权认为,作为一名北大人,应心怀天下,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成为金庸笔下所谓的“侠之大者”。他首先向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与感悟,并告诫同学们从象牙塔走向名利场时,应不忘初心,保持勤奋努力,并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
在赵文权发言之后,现场播放了一段家长、教职工、中学校长和奖助学金捐赠方代表为毕业生寄语的视频。家长数十年如一日的养育,教职工们辛勤的工作与教导,铸就了今日一个个光荣的北大人。典礼上,毕业生代表向家长代表、教职工代表献上鲜花,表达了对他们最诚挚的感谢。
在致辞中,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与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创作的一部微电影,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场一片欢呼、掌声雷动。这部微电影讲述了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樊锦诗等三位北大校友执著追寻梦想的经历。视频首先提到北大1963级校友樊锦诗,她毕业后到敦煌工作50年,研究石窟考古和保护管理。第二位是1978级校友张益唐,他年过50岁才在“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中取得进展。最后一位是1981级校友吕植,她毕业后一直从事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林建华告诉毕业生,北大从来不只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图腾,寄托着整个民族的希望。每一位毕业生过去四年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和奋勇拼搏,都是通往未来的历练。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放弃。人生的精彩,就在选择与坚守之间。他希望毕业生记住,北大可以给予知识,给予能力,但不能安排学生的未来。“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适应,去挑战,去创造。只有你们自己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北大的未来、对中国的未来负责。”
随后,林建华向毕业生授予了学位,并向同学们表示祝贺,在场各院系的同学们也依次喊出了展现自己精神与理想的口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二十年后,许你一个碧水蓝天”;中国语言文学系的“诗酒年华,仗剑天涯,踏遍青山,以梦为马”;考古文博学院的“青春挥洒北大,文物交给国家”等口号,均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校,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心声。
一曲《燕园情》响起,宣告着毕业典礼已近尾声,毕业生们在歌声中互道珍重,挥手告别。“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再一次唱响这些熟悉的字句,许多毕业生早已悄悄红了眼眶。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新一届北大人将从这里启航,期待他们能够尊所闻,行所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校报记者 丁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