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棋后再出征

期次:第1468期    作者:校报记者 刘静怡   查看:83






2016 2016 年 年, , 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 “ “国际象棋进校园 国际象棋进校园” ” 活动启动 活动启动, , 侯逸凡与 侯逸凡与20 20名小学生下车轮指导棋 名小学生下车轮指导棋



五岁学习国际象棋,2008年晋升男子国际特级大师,2010年获得世界女子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六年之间四次夺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2012年在第十届直布罗陀国际象棋公开赛中,战胜朱迪特·波尔加,打破了后者20年来在慢棋比赛中对女棋手不败的神话。在国际象棋领域,2012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侯逸凡是公认的天才级选手,她是历史上晋升男子特级大师最年轻的女棋手,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棋后。今年12月3日,2017年中国罗德学者名单正式揭晓,棋后侯逸凡在罗德奖学金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的罗德学者。
温和从容、头脑敏锐是侯逸凡给人的第一印象,在此次罗德学者专访中,她的声音始终不疾不徐,温柔诚恳,像一位学姐在跟学弟学妹日常聊天。但仔细听来,她始终保持不慢的语速,句与句之间很少停顿,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足见其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的反应力。
对于侯逸凡来说,多年的国际象棋学习带给她的不仅是世界冠军的荣誉,更是对她思维能力、价值观念的培养。对弈对于人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侯逸凡说,“多年的国际象棋训练在锻炼思维上有很大帮助”,长期下棋使得她拥有了比一般人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侯逸凡因此养成了做事统筹全局、看问题执果索因的习惯,她分析说,自己常常把象棋比赛中的各种博弈思维带入日常生活里,对待一件事,她常常先想到目标结果是什么,为促成这一结果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以此规划自己的行动。
国际象棋对棋手心理素质有极高要求,在各种淘汰赛、对抗赛中,选手们不仅进行棋艺的较量,也进行心理素质的比拼。侯逸凡说,多年参赛经历磨练了她的心理素质,使她逐渐学会了在高压之下保持心态平衡。她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放弃胜负观念,尤其是在决赛进行到关键时刻,应当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眼前的每一步棋,将胜负置之于外才能节约时间,将每一秒都用在策略思考分析上。这并不意味着选手只顾眼前,一个理性的选手应当学会统筹全局与把握细节兼顾。纵观侯逸凡参加的诸多赛事可以发现,这种平和中带有坚韧和理性的性格,构成了侯逸凡独特的棋局魅力。乌克兰之战后,她的教练叶江川曾经的评价说:“本次比赛,大家看到了一个全面、成熟的侯逸凡。从整个对局来看,她一直牢牢把控住局面。在冠军赛上,侯逸凡虽然选择了一些并不擅长的开局,但这些开局非常有针对性,让小穆兹丘克非常困难。”
从五岁踏上象棋之路起,侯逸凡几乎一直奔波辗转于各地拜师求学,象棋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成长时光。在2012年,已经两次获得世界冠军的侯逸凡选择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开始了驰骋棋坛与安静听讲的双面生活。在当年的采访中,她表示“哪怕上学会耽误我的竞技成绩,我也要上学。因为假如我继续专攻国际象棋的话,也许在这条道路上我会有更好地发展,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人生道路还很长,未来还有无限的选择和可能,应当全方位挖掘自己的潜能。”“对我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知识的汲取,内心的求知欲以及对未来的探索欲激发了我进入校园学习更多的知识,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为未来的道路做一个更好的铺垫。”五年后,即将进入牛津大学的她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选择,表示“北大生涯是我青春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四年的学习经历让人成长成熟,教会了她积极主动地面对和把握人生,她说,“大学更多的是一个自我探讨、自我挖掘的过程,很少有老师、长辈去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怎么样去完成,而更多的是自我主动学习的过程,这里面更重要的是要在大学里通过多种尝试,明白自己内心真正希望渴求的是什么。”这些体验和收获对她成为罗德学者有重要意义。
在北大的四年,侯逸凡过得紧张忙碌却也十分充实。她没有放弃自己职业棋手的身份,参加各种比赛保持竞技水平和熟悉感,另一方面积极完成日常学业里的各种论文报告和考试。侯逸凡说,平衡棋艺和学业二者是自己在大学期间的一个大课题,她在几年的探索中总结出了两个心得:规划时间与学会取舍。谈及时间安排,她说:“我的做法是把时间分成不同的版块,在期末一些时间段,全力投入到学习中,更多利用寒暑假的空闲时间去参加比赛,虽然会很辛苦,但都是值得的。”然而时间总归是有限的,侯逸凡表示,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而时间精力却是有限的,所以应当有所取舍,选择适合自己当下状态的活动。在本科期间,她有选择性地参加赛事,提高学习效率,统筹安排专业学习和课外活动。这一选择无疑是理性合理的。在本科期间,侯逸凡在象棋比赛中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在学业上曾两次获得国际关系学院综合素质测评第一,实现了比赛与学业的双丰收。
罗德奖学金被誉为“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致力于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学习,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评定标准除了优秀的学术表现之外,还包括个人特质、领导能力、仁爱理念、勇敢精神和体能运动。除却有优异的学习和比赛成绩,侯逸凡一直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评价她“在国际象棋事业外,有对社会产生更广泛影响的愿景”。作为中国文化大使,也是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国际象棋进校园”项目的一员,她一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项智力运动。这些都与罗德奖学金评审要求一致。
谈起如何想到报名申请罗德奖学金,侯逸凡说自己是在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往届的罗德学者,通过她的介绍,自己对这一奖学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一奖学金在113年的历史中,已培养出8000多名罗德学者。奖学金获得者将会有赴牛津大学学习的机会,使用罗德楼的权力,加入有众多精英的罗德社区,这些都让侯逸凡十分向往。因而她在今年选择报名申请。成为罗德学者后,她计划前往牛津攻读教育学硕士,主攻儿童发展,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她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并不希望只是利用世界冠军的声望进行一些简单的公益宣传,而是想要更深入系统地学习教育知识,就这方面来看,牛津大学教育学专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她计划日后致力于中国残障和困难儿童的教育,同时帮助中国学校发展更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人生如棋,棋如人生,谈起未来的人生规划,侯逸凡的话语里洋溢着自信与热情,她稳稳地翻开人生新的一页,一如在棋盘上走出新的一步棋子,从容不迫,落子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