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丰子义

期次:第1463期       查看:109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谋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总体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新部署、新安排,从而开辟了发展的新境界。这种新境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坚持全面建设和发展时特别注重人及其发展,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新的发展理念。在报告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新”之所在,就在于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贯穿的一条主线和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从各个具体的发展理念来看,也充分体现的是人的价值指向。就“创新”的发展理念看,能不能实现创新,关键在人不在物,要真正实现创新,必须从物的因素转向人的因素;就“协调”的发展理念看,发展的协调固然表现为经济内部以及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协调,但最为重要的协调还是利益协调,这是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决定性环节;就“绿色”发展理念看,强调绿色发展,正是从人的生存发展危机提出来的,而要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又必须实现人的观念和行为的“革命”;就“开放”的发展理念看,现在不是从开放的一般意义来讲的,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类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来的,开放就是为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就“共享”的发展理念看,让全体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得到多方面需要的满足和多方面的发展,这是发展的价值所在。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最重要的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此,报告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是新的发展动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要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有新的动力。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在衰减,资源环境约束在加剧,要素成本在提高,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动力来自何处?主要靠创新。自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创新上做文章;中国要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格局中占据主动,也要靠创新。为此,报告在谈到发展时特别强调创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实现创新,必须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主体生产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便是其必然要求。这种创业和创新既是解放物质生产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创造力,因而可以使发展真正“活起来”。不仅如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是致力于多数人富起来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社会流动、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有助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新的发展方式。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转变发展方式也进入了攻关期。现实的发展确实迫切需要转变生产方式。因为以往的发展主要是拼资源、拼消耗,这样的发展方式再也难以为继了,长此下去,必然将发展推向危险的边缘。新的发展方式要求从资源、投资拉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要素。为此,首先是提高人的素质。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而能力恰恰是以素质为基础的。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能力。其次是突出人力资本。新常态的发展不能仅靠物质资本,更重要的是靠人力资本。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才有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的新业态,才有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论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还是人力资本的增强,都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正因如此,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重视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用人才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正是新发展方式的实质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