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期次:第1448期       查看:58


2 2. .2 2佩戴式微型双光子显微镜 佩戴式微型双光子显微镜


在自由行动小鼠中 在自由行动小鼠中, ,观测到的神经元树突 观测到的神经元树突 ( (D D) ) 和棘 和棘突 突 ( (S S) ) 的动态活动信号 的动态活动信号


本报讯 5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学“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专题新闻发布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系统”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组成跨学科团队,历经三年多,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并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清晰、稳定的图像。
原始论文于5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IF 25.3),相关技术文档同步发表于《自然》杂志旗下网站“协议交换”(Protocol Exchange,DOI:10.1038/protex.2017.048),
并已申请多项专利。
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体积小,重仅2.2克,适于佩戴在小动物头部颅窗上,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在大型动物上,还可望实现多探头佩戴、多颅窗不同脑区的长时程观测。
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改变了在自由活动动物中观察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方式,可用于在动物觅食、哺乳、跳台、打斗、嬉戏、睡眠等自然行为条件下,或者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长时程观察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远程连接的脑区等多尺度、多层次动态变化。
发布会上,北大副校长王杰介绍了北大为该项目研发团队提供的支撑和保障,北大近年来为推动生命科学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布局和举措。王杰鼓励研究团队努力保持“领跑”态势,开发下一代显微成像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涛回顾了该项目从立项到论证的全过程。徐涛表示,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研制为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件利器,将极大推动人类对脑认知过程的复杂生物事件的观测和分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会上,还播放了一段视频,简要地介绍了该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回顾了该成果的研发过程,并介绍了研究团队成员及其工作。
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院士代表研发团队对该研究成果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还介绍了研发团队正在领衔建设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随后,程和平、陈良怡、王爱民、张云峰、宗伟健、吴润龙、李明立等研发团队成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等出席发布会。研发团队、院系级合作单位的师生、北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3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一同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主持。
(新闻网记者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