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记考古文博学院思政工作

期次:第1446期    作者:校报记者 施林彤   查看:368


考古临时党支部向孩子们科普文物知识考古临时党支部向孩子们科普文物知识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回信这样说。
距离总书记回信已经过去了4年,谈起当时的情景,考古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书记龙妍仍记忆犹新,“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时,我们内心是激动万分的。我们感受到了总书记对青年学子,尤其是北大青年学子的关心和关爱。总书记密切关注我们的成长,在信中语重心长的勉励一直指导着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以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首要任务。”
近年来,考古学院坚持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作为鼓励和鞭策,牢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即坚持把握好思政工作的大方向,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把思想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又兼顾工作的细微之处,把工作做细做实做透,在新时期迈出了思政工作的新步伐。
全员育人:以学生为本
“培养‘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离不开广大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方面的实践与言传身教,重点是要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考古学院党委副书记雷兴山教授谈道。
思政工作的全覆盖是全员育人的逻辑起点。考古学院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由1名专业教师联系4-5名新生,直接指导新生角色、学习方式转变;学院建立家长-学院双向微信群,及时反馈学院工作进展、班级建设和同学表现。同时,本学院党委和党支部积极通过座谈会、学生助理等渠道侧面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对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指导。考古学院还通过团学联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新媒体,实现了“虚拟网络-现实生活”全覆盖的思政工作模式。
考古学院一直注重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学院的刘绪教授和赵化成教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刘姥姥”和“赵阿姨”,这是因为这两位老师像“姥姥”“阿姨”一样悉心照顾学生。雷兴山回忆,“野外的实习基地在冬天十分寒冷,同学们的房间里都生了火,刘绪老师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即便夜深了还不忘为同学们掏炉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同学们。”
考古学院注重搭建好三个平台,促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是理论平台,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环境,为同学们提供必需的学习场所和学习资料。二是实践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服务社区、参观考察、定点服务以及其他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学习特点的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网络平台,积极利用微博与微信等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党校以及党员论坛等栏目,达到和学生的思想互动,并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心得体会和相互学习,也利用网络平台推送相关通知、支部动态和理论文章,让同学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全方位育人:把支部建在考古队上
陕西周原京当小学有一个“北大-京当小学图书室”。2014年北大考古队在此地实习时,同学们发现小学生们日常阅读资料较少,于是师生们自发为小同学们捐赠图书,还发动了考古学院的毕业生,最后筹集到了几千册价值共10万元的图书。这是考古学院在落实“把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的制度时的一个小故事。
由于专业学习需要,大部分考古学院的学生在本科三年级时要离开学校赴外地进行为期半年的田野考古实习。“这是考古教学中富有魅力的环节,也是推进思政工作的难点。”雷兴山说。
经过反复酝酿研究,自2006年起,考古学院先后在多个考古实习基地成立临时党支部。近年来,考古学院临时党支部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建立并完善了“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即“一根红线”、“一套机制”、“一个平台”和“一份关爱”。“一根红线”指临时党支部坚持始终以党建创新为主线,确保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套机制”指临时党支部采取民主集中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骨干组成支部委员会;“一个平台”指学生临时党支部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加强党性锻炼的平台,还是一个展示考古学科魅力的平台;“一份关爱“指通过教工支部与临时支部的良性互动,让支部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临时党支部每年会在实习基地所在乡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例如成立“工地课堂”,制作展板进行宣传,让当地中小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践学习;免费开设文博知识讲座,向当地群众普及文物及保护知识;深入当地村落、居委会、中小学以及旅游景点发放文物保护知识传单,宣传文保理念,普及考古常识。
2014级党支部成员许丹阳谈到,他在2016年带领淮阳县大连乡大朱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参观了工地发掘现场,给大家介绍了遗址中的房子、墓葬、灰坑,并介绍了考古所需的设备,如全站仪、手铲、老虎抓等,还带领小同学们在探方外围捡陶片,并教大家如何填写标签、模拟入库。他说,“小同学们的兴致很高,不断提出问题,比如考古队发掘的房子在哪,哪一部分是墙、哪一部分是地面等。”他认为,给小学生讲解专业的考古知识必须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语,避免专业术语,但同时又要从专业而不是大众的角度进行解读。在准备与练习的过程中,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014级党支部成员马永超则认为,相比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能够了解考古的机会少之又少。考古队深入当地中小学,能够弥补孩子们生活在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附近却对其知之甚少的遗憾。要想调动普通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必须让他们从童年开始了解考古,这能将考古知识通过小朋友传递给他们的家人、朋友,让公众更好的了解考古。
全程育人:开展“党团手拉手”活动
每年新生入学后,由一名党员同学负责关心2-6名同学的日常学习生活,及时发现与排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新生在校生活的全程。这是考古学院在全程育人中的又一个有益探索——“党团手拉手”活动。
考古学院2016级本科生禹小琴谈到,她的辅导员和整个小组的同学关系非常好,辅导员经常亲自来寝室看望大家,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聊学习、聊生活、聊聊女生的小话题。”考古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子寒谈到,她的辅导员告诉她要学会享受生活,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不要压力过大。这些都对当时迷茫的她有很大的帮助,也让她对未来的很多选择变得更加坚定。而考古学院2016级本科生周钰提到,自己的辅导员与她谈了不少专业实习时具体的经历与经验,“特别是学姐最后说起自己和身边同学在学术、绩点和学工之间取平衡时的困扰和感受时,我觉得学姐真的把我们当作是她的朋友,而不是作为辅导员的一个任务,挺温暖的。”
作为辅导员的2013级本科生王静雪则谈到,虽然她不能像学妹们的家人一样照顾她们,但是她会站在她们的角度积极为她们提供帮助,如鼓励大家多和班级同学、室友交流,尽快建立起友谊;与师兄师姐们交流,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等等。在帮助大家融入集体、尽早适应校园生活的同时,她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工作能力,收获了成长。
考古学院党委副书记金英介绍,除了“党团手拉手”活动之外,近年来,考古学院还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如“寻找华夏之魂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两学一做”实践活动心得交流等。
“考古学院还在实践中形成了思政工作‘三条线’:党委、学工、学生会。党委负责把握方向、引领思想、凝聚力量,学生工作部门和学生会则负责跟进学生日常思想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政活动,从而实现思政工作全过程覆盖。”金英表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