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与香港基本法研究

——访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饶戈平

期次:第1451期       查看:84

2017年4月22日,一场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引起了海内外高度关注。在这场高端论坛上,出现了群贤毕至、色彩斑斓的热烈场景:从内地到香港、从官员到学者、从政界到商界,一批往日难得谋面的重量级嘉宾齐聚燕园,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一同讲述香港的故事。
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承办。中心主任、北大法学院教授饶戈平表示,从30多年前香港基本法起草之日始,北大就率先投入到“一国两制”从构想到实践的伟大事业之中,在全国高校最早成立基本法研究机构和港澳研究机构,涌现出以肖蔚云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学者,薪火相传,繁衍至今,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北京大学、北大港澳研究中心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基本法研究排头兵的使命。值此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讲述香港的故事,也包含讲述香港基本法研究在北大的故事。
北大首开基本法研究先河
1990年4月,作为“一国两制”方针法律化、制度化的一部创新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颁布。一个月后,中国第一部研究香港基本法的学术专著《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制度》即跟踵问世,在全国首开香港基本法研究之先风。该书有关香港基本法立法原意的学术阐释,至今仍被视为权威之作。这部书的主编就是法学院已故教授肖蔚云先生。
集聚内地和香港权威人士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共有59名委员,北大法学教授即占了三席,其中一位就是宪法学家肖蔚云。“一国两制”开创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模式,也为法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早在1985年香港基本法刚刚开始起草之时,肖蔚云便敏锐意识到这一独特法律的非凡意义,着意开展同步研究。他一边参与起草,担任其中两个分组的召集人,一边在北大首倡并组织法律系学者共同研究基本法相关问题。为此成立了一个香港基本法研究课题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研究香港基本法的团体。
1986年初,饶戈平刚从美国访学回国不久,肖蔚云便亲自登门拜访,邀请他加入基本法研究小组。肖蔚云认为基本法研究不仅涉及国内法,也涉及国际法,必须有国际法学者的参与。饶戈平欣然接受了肖蔚云的邀请,承担了课题的一章,专门从国际法角度讨论与香港回归有关的法律问题。其实早在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时候,正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的饶戈平就对这一文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就此为美国师生作过一次讲座。他很乐意参与肖蔚云教授主持的课题,他深情地回忆,“肖蔚云老师是我参与基本法研究的引路人”。
聚力北大港澳研究中心
为时四年的基本法研究课题完成了,但这不过是一个开端,基本法还有待付诸实施,需要深入跟踪,大量的研究任务还在后面。肖蔚云认为,应当有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来持续研究香港问题。1993年他发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亲任主任,并邀请饶戈平做他的副手,团结联络学界同行,共同致力于“一国两制”和港澳基本法研究。当时,中心的主要工作是配合港澳回归,进行《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解读和传播,介绍港澳法律,进行内地法律和港澳法律的比较研究,开展三地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一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成立最早、坚持至今从未中断、在港澳享有影响力同时也受到政府重视的港澳研究机构。
从2003年开始,饶戈平把研究重点从国际法转到了港澳问题。这种转变既是港澳工作和现实政治的需要,也是他作为一名学者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担当。在他看来,“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不单纯是一项学术研究,也不单纯是法律问题,而是涉及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安排,需要有学界的积极参与。他经常说,一个有使命感的学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应该学以致用、经世济学,服务于国家发展需求。“能够为‘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实施提供学界的智慧和力量,我感到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从那时起,他就不仅从国际法角度,同时也结合宪法、基本法来进行研究;对“一国两制”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人权公约在香港的适用、中央对港澳地区的管治权、香港的对外事务权、香港普选的法律根据、完善同基本法相配套的制度和机制、基本法的解释和修改、香港社会的人口结构等问题,作出了有深度、有见解的研究,得到各界好评。也是从那时开始,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对港澳的工作中,先后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长等职。
肖蔚云先生去世后,饶戈平继任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并从2007年始同时担任学校跨学科研究机构——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港澳研究中心聚集了来自北大不同院系有志于研究港澳问题的学者,包括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历史学系等单位,开展多学科研究“一国两制”的工作。此外,中心还聘请了多名来自港澳地区和内地的知名人士为顾问、教授及兼职研究员。多年来中心一方面进行“一国两制”及基本法研究的人才培养,承接各部门的科研课题,另一方面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广泛开展同港澳各界的交流活动。在香港、澳门每一个重要纪念节点或重大事项上,北大港澳研究中心都紧密配合国家工作率先举办高端学术活动,邀请港澳工作部门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参与,扩大了北大在港澳地区的影响。自2004年起,北大港澳研究中心开始承担政府委托的香港高级公务员培训工作,每年4~5期,至今已经举办了45期,有效提升了香港公务员对国情和国家政策的认识,得到了各界高度评价。
薪火相传 人才辈出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人们都很关注“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就与挑战。在饶戈平看来,实践业已证明“一国两制”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保障香港社会持续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彰显出强大生命力。作为一种举世罕见的国家治理模式,“一国两制”实践中也存在重大挑战,毫不足怪。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坚定不移、全面准确地贯彻这一基本国策,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在实施“一国两制”的全过程中,坚持中央主导权、掌控“一国两制”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饶戈平形象地比喻:“‘一国两制’如同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必得有确定的航向、强大的动力和坚强的舵手。这个舵手非中央莫属。”“一国两制”的丰富实践和深入实施,也向学界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饶戈平认为这恰恰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要继续本着理性、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善于运用专业知识,针对“一国两制”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不断提炼和深化规律性认识,努力探索破解之道,致力于构建适应“一国两制”的理论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
谈到北大培养的港澳工作和研究人才,饶戈平非常兴奋,如数家珍。他历数过去30多年里,一批又一批从北大毕业的中青年学子走上了港澳工作第一线及教学科研岗位,这在各高校占比中稳居首位。其中许多人成长为领导干部和业务中坚,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北大增光添彩。北大法学院继续着力于培养基本法高端理论人才,北大港澳研究中心也在不断涌现港澳问题研究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例如强世功、陈端洪、王磊、孙代尧、印红标等教授,他们都在各自专业领域发挥了很出色的作用,广获好评。饶戈平满怀深情地说,我们感谢老一辈学者为北大港澳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更相信年轻一代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继续为“一国两制”事业、为学科建设做出北京大学的新贡献。“至于我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有理性良知、有责任感的学者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我寄望于北大港澳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
(校报记者 年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