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心中困惑 展望新时代图景

    解答心中困惑 展望新时代图景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大报告开设三年纪略   ·刘辰硕编者按 从2015年秋季至今三年多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了15次“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党政领导干部和知名专家学者用鲜活生动的语言为北大学生和来自北京市有关高校的师生解读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并配合“形势与政策”小班课堂和“北京高校理论名师讲堂”等多种形式构建出一个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平台,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使其变成了大学生乐于参加、勤于思考的课程,其中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关注和探讨。2004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文件要求“各地要建立相应的报告会制度,邀请省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每年为高等学校作形势报告,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和要求,在多年开设“形势与政策”小班授课的基础上,决定从2015年秋季开始,增加大报告环节,在北大百年讲堂每学期举办两场“形势与政策”报告,每学期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必须听够两次报告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内容:围绕“新时代”主题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北大的“形势与政策”大报告在内容上按照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个主题展开。从2015年10月到2019年3月,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百年讲堂举办了15次“形势与政策”报告会,每次2000人左右参加。报告会延请理论素养高的党政领导干部和知名专家讲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拓宽学生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认识。先后授课的老师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党组成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朱晓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组组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原河北省委书记叶连松,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刘尚希研究员,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国防大学教授孙科佳少将,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少将,外交部非洲司司长、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戴兵,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江伟。报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最新形势和政策。“讲课内容的丰富性可以直接从他们的报告题目中显现出来。”报告会组织者说。2015年10月30日,朱晓明的报告题目是“西藏自治区50年——回顾与展望”;2016年4月9日,刘世锦的报告题目是“我国宏观经济态势与供给侧改革”;2016年10月25日,张维为的报告题目是“重返世界之巅”;2016年12月18日,王缉思的报告题目是“特朗普当选后的国际政治与中美关系”;2017年3月18日,叶连松的报告题目是“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17年4月8日,张占斌的报告题目是“当今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2017年10月28日,刘尚希的报告题目是“美好生活与现代财政”;2017年10月28日,任贤良的报告题目是“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2018年4月2日,孙科佳的报告题目是“周边形势与当前我国国家安全”;2018年5月14日,傅华的报告题目是:“谈新时代的文化建设”;2018年9月29日,徐显明的报告题目是“中国的法治道路”;2018年10月28日,林毅夫的报告题目是“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2018年11月18日,罗援的报告主题是“周边安全环境及软实力建设”;2018年12月2日,戴兵的报告主题是“非洲与中非关系”;2019年3月9日,江伟的报告题目是“‘一带一路’谱写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新篇章”。结合:发挥“多学科”优势北大组织的这些“形势与政策”报告还和“北京高校理论名家讲堂”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北大多学科、学术积淀深厚、社会影响大等优势来服务北京市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5年春,北京市教工委委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主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美东名师工作室” 来具体承办 “北京高校理论名师讲堂”,因为他还负责全校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学院建议他将这两个报告结合在一起举办。这样,每次报告除了1300多名北大本科生之外,还有北京市12所高校的600名左右师生参加。“组织这个报告很不容易”,报告主持人程美东教授说,“其一,请合适的专家不容易。所请的专家要具备宽阔的世界视野、一流的专业知识、对中国国情有深刻了解、对党和国家政策有深刻把握,还有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决策咨询、实践的经验;其二,大讲堂时间、学生时间、专家时间一致不容易。大讲堂一般提前半年就得预定,全校学生只有在周六日才能保证都有空听报告,这样专家基本没有多少选择时间的余地;其三,安全保卫不容易。每次报告都得向保卫部门报批,北京市每次安排的12所学校的师生分别乘坐12辆大巴车进校,我们都得点对点、人对人地对接。现场秩序的维护、安全维护都是大问题。”程美东教授说,每次报告会前他都要组织会务助教、安保、计算机中心、大讲堂等相关人员开几次会议,查疑补漏。每次报告会的前一天晚上全体工作人员都到现场进行演示,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北京大学之所以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举办“形势与政策”大报告,就是希望大学生们在充分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更自觉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内容观点,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鸿君教授对这个报告的站位、内容设计、安全保卫等工作都提出了很多要求,对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都要求各个部门积极加以解决。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副校长陈宝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等都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指导。每次报告之后,学校新闻中心都给予及时报道。马克思主义学院更是全力支持,组织了一个包括计算中心、大讲堂、教务部工作人员在内的工作小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教务、行政秘书、学生助教、访问学者等20多人包括在内。每次报告会,学院的党政班子成员孙蚌珠、孙熙国、宇文利等都倾力参加,或接待专家,或旁听报告。学院加入该课程小组的老师非常敬业认真,协助程美东教授主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王成英老师高度关注报告会组织工作中的每一个安全问题细节。效果:彰显“思政课”魅力这些报告的总体授课效果很好,现场提问都是争先恐后。每次报告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每次报告都组织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这些报告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听完徐显明的报告后,有几位学生表示,过去没有听到这么精彩的报告,不仅使得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也从他三个小时没有讲稿的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讲述中感受到了学术大家的魅力。听完林毅夫的报告后,有的学生表示,林老师的讲述很真诚实在,他以自己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认知过程说明了坚持中国特色、提供中国方案的必要性。这些报告有效传播了正能量,也使得北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生)

  • 高宁课题组ISWI-核小体研究取得进展

    高宁课题组ISWI-核小体研究取得进展 本报讯 3月13日,北京大学高宁课题组和清华大学陈柱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发表题为“ISWI-核小体复合物的结构揭示出保守的染色质重塑机制”的研究论文。ISWI驱动核小体在基因组DNA上滑动以重塑染色质结构,参与调控基因转录、异染色质形成、X-染色体失活及其它重要的核酸活动。本研究工作采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DP-BeFx和ADP两种状态下染色质重塑蛋白ISWI与其底物核小体结合的高分辨结构,发现揭示了核小体激活ISWI的机理,展示出染色质重塑过程中“DNA波”的具体存在形式,为理解ISWI发挥重塑功能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结构生物学基础。ISWI的这一功能模式与陈柱成组同期发表的关于Snf2的工作机制高度相似,从而证明染色质重塑因子发挥功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2016年有文献报道ISWI结合核小体之后诱使组蛋白核心发生了扭曲,这种形变为ISWI发挥染色质重塑功能所必需,此假说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高分辨的结构表明核小体组蛋白并未产生形变,本研究工作亦进一步通过更温和、彻底的蛋白交联实验证明ISWI发挥染色质重塑过程不依赖于组蛋白变形。(生命科学学院)

  • 深研院在多肽自组装上获新进展

    深研院在多肽自组装上获新进展 本报讯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韩伟课题组与李子刚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针对苯丙胺酸二肽分子的自组装过程,深入阐述了多肽构象对自组装形貌和动力学的影响,为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团队还探索了构象变化对自组装的影响。该研究所揭示的机制细节加深了人们对多肽自组装过程机制的理解,该研究所开发的计算模拟方法也将会成为多肽自组装材料设计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由韩伟和李子刚共同指导,五年级博士研究生熊琴思和江意翔(共同第一作者)以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深圳研究生院)

  • 汪阳明课题组发现新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

    汪阳明课题组发现新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 本报讯 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汪阳明课题组与南开大学杨娜实验室合作,发现抑制细胞信号通路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并解析了其促进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功能和机制。这项成果于2019年3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发现哺乳动物和人类基因组中约80%的区域都转录成为核糖核酸,但是只有约2%左右用于编码蛋白质,其它大部分都是非编码核糖核酸。如何从数目巨大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中鉴定出真正有功能的那些分子是一个难题。汪阳明研究团队决定寻找抑制细胞信号通路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把研究聚焦在一个既有酶活性又有核糖核酸结合功能的一种蛋白上。通过核糖核酸共沉降方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他们在胚胎干细胞中鉴定出一条与这种蛋白相结合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该研究建立了一套鉴定调控信号通路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的技术流程,给为数稀少的参与信号通路调控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家族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分子医学研究所)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