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

    北大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   本报讯 12月19日上午,北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会议邀请获授“改革先锋”奖章的部分北大教师校友及亲属,与大家共同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话对改革开放经验的思考与认识。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等在校党政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各级基层党委、院系和职能部门等相关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务副书记于鸿君主持。  首先,郝平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他指出,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为北京大学扎根中国大地,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会上,获得改革先锋奖章的教师校友及家属代表分别发言。  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授结合他参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经历,分享了投身改革开放、服务国家战略的思考。小岗村的故事、农村农贸市场的形成——他从40年前改革推行的艰难历程,讲到如今已成为世界样板的中国改革模式。他认为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人们转变观念,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指导经济发展。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北大校友、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回忆起北大对自己的培育,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上学时对胡福明影响深刻的蔡元培校长、马寅初校长、中文系的老师们,连同他们身上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深刻影响着他未来的方向。胡福明认为,新时代的北大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继续书写属于北大人的篇章。  “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的夫人陈堃銶教授用“翻天覆地”形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她回忆起和王选先生在共同投身激光照排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感受到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深感其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她希望北大人珍惜这个时代,摒弃浮躁,踏实工作,相信祖国会在每位奋斗者的努力下更加繁荣富强。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校友在 2003 年参与非典防治工作时,坚持自己从实践中得出的治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挽救了大量病人。他以此为例,阐释了“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标准”的重要意义。他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脚踏实地——“有理想,更要有梦想;有要求,更要有追求;有志气,更要争气;有热情,更要有激情”!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校友讲述了刚到敦煌工作时,敦煌研究与保护面临的封闭环境与艰苦条件。而今,从先进的保护理念,到系统的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体系,再到以数字化形式创新遗产展示方式与存档手段——改革开放40年敦煌研究和保护取得的巨大发展使她坚定了信心。她希望通过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使敦煌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表示:他感谢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经济奇迹提供了理论创新的契机;他感谢北大——在北大读书时学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自己日后理论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北大宽松的研究环境、北大教师间激烈的观点交锋和与同学们教学相长的过程都使他受益匪浅。林毅夫希望同学们明确自身的责任,抓住时代的机遇做出一番事业,不辜负这个时代。  司法体制改革“燃灯者”邹碧华校友的夫人唐海琳也是北大校友。她在发言中回顾了邹碧华校友先进事迹。邹碧华在北大读书时,埋下报效祖国精神的种子,这种精神让邹碧华在司法改革方案制定中克服困难,不屈不挠,最终为中国司法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经济学院孙祁祥教授和国家发展研究院2016级本科生王昱博分别作为师生代表发言。  孙祁祥说道,改革开放让中国用了40年告别贫困、实现温饱、走向小康,并越发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发达经济体在一些方面还有差距,中国的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青年人就是民族的未来,”她说,“北大教师要肩负起身上的责任,胸怀全天下,甘愿做人梯,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昱博说,青年一代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将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直接参与者。北大青年要自觉将理论研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扎根人民群众,练就解决国家改革发展问题的本领。北大青年将牢记责任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勇作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邱水平作总结讲话。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是北大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在此基础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几代北大人的梦想。北大要继续发扬“常为新”的优良传统,挺立时代潮头,争当教育改革排头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持续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北大要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责任,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回答和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勇担使命、再立新功。  (新闻网记者 王岩)

  •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讯 12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大之友报告厅举行。该中心由北京大学与美国博古睿研究院(Berggruen Insti?tute)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汲取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关注东方的声音,发现和寻找开启新文明类型的思想。  博古睿研究院主席、创始人尼古拉斯 ·博古睿(Nicolas Berggruen),21世纪理事会成员、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Shaukat Aziz),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等嘉宾出席仪式。仪式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主持。  郝平指出,北京大学倡导从跨学科的背景出发,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认识和了解中国,这与博古睿先生的理念高度一致,基于此,双方共同支持、成立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郝平希望,中心能够聚集起一流的学者,不断形成前瞻性、战略性、本原性和创新性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丰富和更新人类文明的宝库,在全球化时代对社会变革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博古睿指出,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民族之间不是千篇一律的,彼此不同而又各具特色。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正是来自于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交汇。他表示,研究院一直尊重、重视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以期从东方智慧中汲取知识加以借鉴,应对今天世界的大困难、大挑战和大问题。此次成立的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连接东西方,将引领大家从中国视角看到一个包容且平和的世界。  为推动建设和发展,中心成立学术委员会,林建华与博古睿研究院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担任联席主席,博古睿研究院副院长宋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刘哲担任联席主任。  (教育基金会)

  • 北大授予丹尼尔 ·牟德名誉博士学 德名誉博士学位

    北大授予丹尼尔 ·牟德名誉博士学 德名誉博士学位   本报讯 12月15日上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丹尼尔 · 牟德(Daniel Mote, Jr.)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龚旗煌与百余位师生代表参加授予仪式。  郝平在致辞中对牟德教授的学术成就与社会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支持北京大学的发展表示衷心感谢。牟德教授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教31年,因在陀螺系统动力学和滑雪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而备受国际认可,1988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郝平同时指出,牟德教授长期以来积极支持中美之间开展科教交流。2004年,时任马里兰大学校长的牟德教授积极推动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马里兰大学,揭开全美兴办孔子学院的序幕。他2014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自2013年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以来,已经三次联合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工程院召开“全球重大挑战峰会”。2016年与2017年,牟德教授先后访问北京大学工学院及北京大学全球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对北大工程教育及学生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积极在全球推进“重大挑战学者计划”这一培养工程学科拔尖人才的新战略,在其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于2017年加入了该计划。  郝平为牟德教授颁发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证书,学生代表为其佩戴校徽。  (国际合作部)

  • 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成立

    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成立   本报讯 12月18日,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韩启德教授,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等出席并致辞。  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是国内首个以科学文化研究为核心定位和首要发展目标的科研机构。韩启德为研究院创始院长。  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和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分别代表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协签署双方共建科学文化研究院协议。郝平为韩启德颁发院长聘书,随后与怀进鹏、邱水平等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新闻网记者 宁韶华)

  • 燕园起航,点亮时代精神的明灯

    燕园起航,点亮时代精神的明灯—访 “ 改革先锋”、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 胡福明校友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1位北大人获得了“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胡福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勇开思想先河,炸响一声春雷,主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时代转折处发出了人民的心声。在燕园,他从新闻专业转向哲学研究,通过学习“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身发展与时代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胡福明说,“这是北大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影响”。  北大生活浇灌出的社会情怀报考北大时,胡福明怀揣非北大不读的决心,依次只填报了北大中文、历史和哲学三个系,最后被中文系录取,成为1955级新闻专业的学生。他说:“我想当一个作家,因为我认为学新闻可以当记者。当记者可以接触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模范人物。当新闻记者是当作家的一条好路子,所以我选择了新闻专业。”通过不断学习,胡福明越来越意识到哲学和理论研究对学好新闻的重要性。于是,他从大二开始学哲学,选修了张世英先生讲授的列宁 《哲学笔记》,贺麟先生开设的黑格尔 《逻辑学》 课程,从此进入哲学的世界,试图获取正确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观察了解世界,科学地认识人民和社会。  从哲学入门到坚持自学,在“批判胡风”社会思潮影响下,年轻的胡福明始终不改初心,用哲学去建立自己科学的人生观与理论研究方法。如他所言:“时代发展和自身相结合,北大许多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从各方面探求,试图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为了我的方向。”因此,在校期间他认真研究了毛泽东同志许多重要的理论著作,如 《实践论》 《矛盾论》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持久战》 等,还系统阅读了中国近现代的文学作品。  60年前的北大对胡福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出生于农村,他非常拥护农业合作化运动,旗帜鲜明地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进行斗争。在合作化问题上,胡福明讲道:“搞合作化以前,家里很苦,连耕牛都没有,母亲挑担子很困难。进入合作社后,作为半劳动力的母亲分到了3亩田。合作化对贫下中农很有好处。”因此,当有人反合作化时,他就会和他们展开辩论。胡福明还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当时学校有人当着一个教授的面讲“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还张贴大字报。胡福明对此很生气,就约了两个同学,专门写大字报来反击这种错误观点。胡福明回忆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因此马克思主义不过时。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所以自己当时选择旗帜鲜明去批判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拥护农业合作化、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胡福明大学时代最重要的记忆,面对社会政治生活表现出先进的理论倾向,更塑造了胡福明“实事求是”的人生信条。  在燕园,胡福明的生活是清苦的,当时母亲带着两个妹妹种田糊口,没有余钱给他。胡福明只得依靠学校12块钱的助学金和2块钱的生活补助费生活。此外还要挤出2块钱来买书和杂志。他说:“当时穿的衣服都是乡下人衣服,扣子是布扣子,冬天也没有棉鞋、棉裤,穿单裤和单鞋过冬,更没有袜子,冬天冷了就去跑步取暖。”在北大,他从来没跳过舞。“当时,学校每个礼拜六有舞会,我从没进过舞厅。中央歌舞团来校表演,我也没参加过。不跳舞,我就去图书馆看书。”胡福明的燕园记忆朴素而充实。与“两个凡是”展开理论斗争,发出真理声音关于胡福明,过去我们了解最多的是他主笔的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被视为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旗帜。然而我们很少关注这篇文章背后,他心酸而激荡的心路历程。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胡福明吃尽了苦头。1966年,北京大学贴出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6月2日,大字报在 《人民日报》 公开发表。在当时江苏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南京大学党委也受波及。在思想纠偏大会上,胡福明大胆指出:“北京大学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不了解北大的情况。但是,南京大学不是北京大学,如果说北大是出了修正主义路线,那么南京大学党委,校长、书记并没有这些路线,我们是执行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我们走的是教育、生产和劳动三结合的道路,这是毛主席的教育方针,我们没有错。”可就在半个月后,胡福明被“打了叉”,被打成“匡亚明黑帮分子,现行反革命”,被张贴了大字报。“我被劳动改造,拉板车、扫马路、扫厕所、抄家、戴高帽、游街等,无一例外,当时全部的惩罚都经受了一遍。”胡福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