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实精神支柱 凝聚思想共识

    夯实精神支柱 凝聚思想共识——北大贯彻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实践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育人功能”是高校诸多社会功能中最核心的使命,在高校“三全育人”的格局中,宣传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任务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其中,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涵育人和在筑牢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凝聚人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极其迫切而重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地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地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在市场经济和网络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师生容易受到将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思潮的错误影响,片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或者现实中的中国已经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而在观察世界、解读中国的过程中产生悲观消极的看法。  作为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发源地的北京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环节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原典理论的诵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党的革命事业、改革事业的具体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对中国现状作出正确判断,对实践中挖掘的新材料提炼出中国经验,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话语体系。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积极追寻,也是对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根本使命的有益尝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高校理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青年学子,单纯采取开会念文件或者思政课填鸭式灌输的学习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要让学生真正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就需要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对学生们成长成才有切身影响的事例进行引导。北京大学在2018年春季学期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实行小班教学,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主持,主讲人包括校领导及北大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课程一经推出,引起了学生们的积极反响。“原来思政课可以这样上”“原来‘习思想’这样接地气、解民忧”,一时间,这门课程成为了北大学子中的“网红课程”,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成为了行动自觉。立足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凝聚人心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心齐不齐”“心气高不高”。高校师生思想活跃,很容易接触海内外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教会青年人辩证地看待各种价值观,帮助青年人筑牢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宣传和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和精神动力。北京大学以校史课程为抓手,创新党史国史、国情民情教育体系和工作体系,通过北大校史课程串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时间节点,集中阐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在“以史为镜”的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师生用脚用心丈量当代中国大地,了解社情民意,实实在在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师生在“硬成绩”和“软实力”面前树立道路自信,筑牢理想信念。多年来,北京大学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积极为师生了解社情民情搭建平台。每年假期支持师生开展回乡调研,鼓励师生实实在在地“摸一摸”来自基层和民间的温度,让师生真正成为既掌握理论又实践丰富、既通历史又解民情的人。部分院系结合专业特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内容涵盖红色中国行、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学校还鼓励师生将目光转向国际,制订了“秉承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的计划,推出全国首个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北京大学国际组织就业网”,举办“IO Career”国际组织职业发展系列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投身国际事务、承担国家责任。学生们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真正“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聚民心”的一个实践就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汇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代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文明。北京大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落实于师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全过程,并尝试通过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锦上添花。学校党委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大讲堂”活动,构建深入学习、系统培育的生动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关键词,邀请厉以宁、梁柱、楼宇烈、钱乘旦等12位专家教授,结合当前思想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12场讲座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讲深、讲透。“名师大讲堂”的讲座场场爆满,甚至吸引了诸多外校师生。师生们在每场讲座后都有良好的互动,不仅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还带动了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以正面报道为主和校园舆论监督的关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挖掘师生员工在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和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典型事迹,立体化、多视角地进行传播,带动更多师生员工鼓足干劲投入到日常学习工作中,为高校改革发展凝心聚力。  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弘扬校园正气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正面报道不是“假大空”,不是一味“唱赞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提高典型宣传的报道业务水平,充分考虑高校师生的情感需要、接受习惯和个体差异,认真挖掘真正打动人心的典型事迹,踏踏实实推出一批能够反映师生风貌和具有时代印记的宣传报道精品。  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并不等于禁绝舆论监督。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倡导“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舆论监督是实现高校师生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如何处理好以正面报道为主和舆论监督的关系?一是要讲求建设性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传统新闻生态格局被打破的今天,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甚至各类个人管理的自媒体对于高校的“舆论监督”可谓无时不在,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管理部门处理问题事件的效率,一方面由于把关过滤条件的缺失,衍生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为了批评而批评”的非理性声音。高校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的时候,一定要秉持实事求是、全面分析的原则,绝不能道听途说或一味追求轰动性效应。二是要注意发挥舆论监督正向作用,围绕高校师生重视且关心、现阶段有条件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理性批评报道,推动实际工作。同时,在“舆论监督”背后,要进一步追踪引申,如果报道的突出问题有了转机,或者在体制机制层面有了完善,取得了让师生满意的成果,也需要及时将这样的“典型”公之于众。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唯有以真理服人,以真实打动人,以真情感染人,才能真正让宣传阐述的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北京大学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着力夯实精神支柱,凝聚全校师生的思想共识,力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一心、奋发进取,共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 “ 经济史的趣味 ” :
    经济学的“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

    “ 经济史的趣味 ” : 经济学的“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   作为本学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推出的“文研课程”之一,“经济史的趣味”深受同学们喜爱。每周一晚上,在地学楼教室里和授课教师赖建诚教授一起探讨历史现象中的经济学原理,或者以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定论的历史共识,都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赖建诚是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经济系荣誉退休教授、北大文研院第五期邀访学者。他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领域深耕多年,建树丰厚,著有《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亚当·史密斯与严复:〈国富论〉 与中国》《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 等。此次他在北大开设的课程作为培养经济学直觉的通识课,定位为经济学入门课程,不涉及繁复的推导或计算,而是通过鲜活的历史事例,由现象到本质,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探究经济学原理。课程以赖建诚教授的名著《经济史的趣味》为教材,进行部分篇目的讲授。  为 什 么 计 算 机 键 盘 以“QWER?TY”几个字母开头?听过“经济史的趣味”课程,你就会知道,事实上,70%英文词汇是由“DHIATENSOR”这 10个字母组成,理应放在键盘最开头的位置。但在打字机的时代,这10个字母的打击杆如果位置太集中,当快速连打“DHIAT”这5个字母,字杆的弹簧还没来得及弹回,又快速打“ENSOR”这5个字母,这 10 个字杆很容易纠结在一起,打字速度反而变慢了。最终,经过市 场 的 选 择,大 多 数 人 采 用 了 以“QWERTY”顺序排列的打字机键盘,而这种键盘一旦成为主流,就会产生“规模经济”的“滚雪球效应”,从而独霸天下。  蒸汽机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到底大不大?数据表明,经由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1769年取得专利权,到了60年之后的19世纪30年代,全英国蒸汽机动力的总和才165,000马力,大约是全国动力来源的1.5%,重要性很低。甚至到了19世纪70年代,蒸汽机所产生的马力,几乎有一半是用在开矿和棉纺业上。相对于当时的农业和服务业,蒸汽机对英国的GNP几乎没有贡献。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江南地区多佃农?赖建诚教授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往往是佃农的生活较自耕农困苦,其实这在华北地区或许是常见的事,但江南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江南佃农的生活水平,平均而言好过华北的自耕农。江南地区可以围湖造田,灌溉率又高,因而吸引了大量移民,这是佃农大增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些“十万个为什么”式的讲述,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听课的同学们纷纷表示,“经济史的趣味”是一门很好玩的课程,轻松诙谐,富于话题性,同时,历史学和经济学在这门课上融于一炉,跨学科的研究思路给予大家很多颠覆性的认知,令人回味,也不断引发新的思考。  (校报记者 刘静怡 王紫微)

  • “ 首届古典语文学青年论坛” 在北京大学举行

    “ 首届古典语文学青年论坛” 在北京大学举行   本报讯 10月20-21日,“首届古典语文学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2号楼举行。本届论坛以“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12所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了本届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项目召集人、北大人文学部副主任李四龙和历史学系副系主任何晋分别致辞。自2010年招收第一届学生以来,古典语文学项目(古典班)已招收了九届学生,现设中国古典学、西方古典学和亚非古典学等三个方向,以掌握东西方古代文明的语言与经典为切入点,以建设未来的中国文化为使命,争取造就一批既精通东西方古典文明、又具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栋梁。  来自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李明真代表外校学生发言。在她看来,简单地把文史哲课程放在一起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对自己的学科定位产生迷茫,而北大古典语文学项目是在学生主修专业基础上进行跨学科学习,这样的做法让她感到学科定位很清晰,可以利用古典学拓展的视角促进主修专业的研究。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同学们围绕六个主题展开讨论:文献、书院与思想,文字、音韵与训诂,中国古代文学,亚非欧古代世界,古希腊哲学及其阐释,中国古代思想等。大家在会上各抒己见,分别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10月21日下午,李四龙带领同学们前往国家图书馆参观。这亦为本届论坛一个颇具特色的闭幕活动。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以“古籍与古籍工作”为题进行讲座,为同学们展示了图书馆馆藏的一批一级藏品:敦煌遗书中的《辨亡论》、《赵城金藏》中的一卷、宋代浙本中与《柳河东集》合称“双璧”的精品之作《韩昌黎文集》,以及一些在印刷史上颇具特色的精品,如《耕织图》、十竹斋的水印版画和饾版拱花笺纸等。同学们近距离观看古籍珍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论坛是由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的本科生们自己组织的学术研讨会。同学们在一天半的时间里认真地进行论文发表、评议与研讨工作,连周六晚上也没有放过,依旧“雅集”。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33篇,汇编而成的会议论文集厚达近500页。  学生自己组织学术研讨会是古典语文学项目的重要传统。在此之前,古典班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次学术研讨会:2015年12月主办“《孟子》与圆善问题研讨会”,2017年3月主办“圣与俗:经典诠释与现代学术”。本次研讨会扩大规模,邀请古典班毕业生以及兄弟院校的本科生参会,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充分的跨年级、跨学校交流机会,培育了本硕博共同成长的学术交流机制。  (人文学部)

  • 刘俏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

    “ 一带一路 ” 书院 “理解中国”系列讲座开讲刘俏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10月12日,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正式开启“理解中国”英文系列讲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作为首期演讲嘉宾,以“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为题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校内外人士到场聆听讲座,反响热烈。  为帮助国际学生更好理解“中国经济”这一宏大命题,更深刻地理解变化中的中国,探索全球问题的中国化解决路径,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汇集书院优秀师资、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精心打造了以“理解中国”为主题的英文系列讲座。2018-2019学年度,该系列讲座计划举办七场次,内容涉及经济、外交、区域和地方发展等诸多领域,从不同的现实观察点和理论视角,深度梳理、阐释中国发展理念,客观、深入地讲述中国发展故事。  首期讲座中,刘俏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经济热词,结合自身对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的深入研究,从企业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这一视角透视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阐释中国经济增长逻辑。他回顾了中国经济过去40年经历的高速增长,同时又透过客观的经济数据、指标去反思那些被覆盖在宏观数据之下的问题。他指出,当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构性的问题就突显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回归到微观基础,回到企业层面上。  根据经济学里常用的恒等式,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两大驱动力,一个是投资率,另一个则是投资资本收益率。在过去一段时间,在尚未找到经济增长新动能之前,“稳增长”的逻辑就是靠信贷拉动的投资。GDP的拉动力量主要来自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这其中大量的投资项目投资收益率并不高。重塑中国经济增长逻辑必须从注重投资率转变为着力提升资本效率。换言之,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在企业层面提升ROIC将成为未来增长最重要的源泉。  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中国大企业的崛起,但这些大企业大多来自金融、能源、原材料等要素行业,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驱动成长。立足于ROIC这一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仍比较薄弱,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资本收益率乏善可陈。数据显示,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1998-2015年的RO?IC平均值仅为3%。这意味着这些公司1元的投资资本产生的税后利润仅为 3分。对比美国,在过去38年中,用同样方式测算出来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平均值为11.6%,差距明显。延续过去的增长逻辑,依靠过去形成的企业微观基础,很难让中国经济的发展维系下去。因此,寻找新动能来提升企业的 ROIC,以减少对投资率的过度依赖,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逻辑。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重塑微观基础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研发方面,刘俏呼吁中国企业创新应从注重开发转向重视研究,加强原创研究以及对技术研究环节的投入力度。2017 年 《财富》 世界500强榜单中,新晋中国企业大部分是有较高ROIC的民营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首次进入榜单,这些企业正在积极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当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升投资收益率,从规模导向型转变为把价值创造和投资效率放在首位,就能以市场活力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光华管理学院)